铁山 27℃~21℃ | 空气质量: 优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2-28  来源: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制定《铁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

  (一)基础条件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建设精品、魅力、和谐新铁山”的发展定位,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全市深入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挑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6.2亿元,年均增长19.4%,超目标3.4个百分点;地区财政收入完成2.52亿元,年均增长32.4%,超目标12.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年均增长32.5%,超目标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8亿元,年均增长28.1%,超目标3.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完成6618万美元,年均增长25.3%,超目标0.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03万美元,年均增长17%,超目标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2亿元,年均增长16%,超目标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967元,年均增长12%,超目标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040元,年均增长8.9%,超目标3.9个百分点。

  2、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成立了投资发展公司,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积极组织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综合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民创业朝气蓬勃。特别是200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37个党政群机构撤并为25个,44家事业单位整合为21家,16个社区合并为9个。人员精简率达到38.2%,党群部门精简率达到53.3%,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精简率达到50%。推行了干部包挂、专班协调的经济发展工作机制,一岗多责、各尽其职的社会事业管理模式,部门联动、综合执法的城市管理体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为民服务方式,极大地节约了行政成本,提升了行政效能,为全市乃至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制定了铁山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成立了重点项目协调领导机构和协调服务专班,实行了全员目标管理风险抵押金制度,“小分队常驻招商、产业链专题招商”的铁山招商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近5年来,引进了海洲置业、佳美铝材、盛冶薄板、神农化学、山鑫铸业等15个投资过亿以上的项目和福星彩铝扩规、飞拓特钢、劲鑫塑胶、宝庆鞋业、鑫峰精密铸造等2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迅速兴起。为拓展城区发展空间,通过实施“迁村腾地”、“借地发展”战略,先后建设成铁山机械工业园、鹿峰轻工工业园、黄金山工业新区铁山工业园和再制造产业园,全区基本形成“一综三专”园区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97亿元,年均增长50.1%,超目标25.1个百分点。

  4、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努力探索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新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了“洁、绿、亮、黑、美”五化工程,城区主要道路全部刷黑,所有社区实现绿色照明,水、电、路、气、网配套设施齐全;编制了铁山东部工贸新城、西部科技新城和三岔路村控制性详规;改造升级了铁山大道、盛洪卿路、张之洞路、向阳路、胜利路、建设路、友爱路、广友路、东景路等9条主次干道和106国道铁山段;扩建了张之洞广场、后地山公园、得道湾广场、美丽广场、向阳广场、蔡家山公园等6个休闲广场;新建了106国道新西迎宾门;完成了桥洞市场、喻家山市场、亚东市场三大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围绕“四城同创”,大力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和超限超载专项整治活动,城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年前的不足9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5%

  5、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局,积极支持国家矿山公园加快景点建设,岩芯林、井下探幽、探险娱乐等特色景点已对外开放,并协助大冶铁矿成功将国家矿山公园申报成4A级风景区。高标准实施并完成了熊家境村民居改造工程,新增“农家乐”5家,其中有2家被市旅游局评为“三星级”农家乐。建设了矿冶文化风情旅游精品街,改造升级了金色港湾大酒店、小雅美食城和鹿鸣美食广场,扩大了程君翊特色饮食一条街规模,引进了老厨房、金港超市、伊家人生活广场、华联超市等市级以上品牌连锁店10家,商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6、“三农”工作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环东方山片村庄整治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熊家境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东方山和喻家垅水库病险加固、罗桥港小流域水保源头治理、木栏畈沿片水土保持治理、村庄整治和木栏改水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引进外来蔬菜种植大户12家,集约经营面积达50亩,林业用地增加到1.75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5%。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

  7、节能环保初显成效。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技术推广,实施了燃煤工业炉窑改造、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等多荐节能项目。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一大批小选场、小钢铁,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面淘汰小水泥的任务,“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41.08%。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加快环保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辖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连续五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

  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奖项20余项,累计申报专利400余件,授权200余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成功整合了教育资源,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近3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全面提升,鹿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以1.88‰以内。民政事业投入不断加大,综合福利院和殡仪服务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公共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民防、物价、统计、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省平安县(市)区、全省计生执法十佳县(市)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城区、全省中医药服务示范城区、省级卫生城区、省级文明城区等称号。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旅游服务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我区转型崛起、跨越式发展,积极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铁山的重要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发展环境。

  1、机遇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政治优势,市场潜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以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不断提升,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石作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将成为促进我省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与此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和国家实施经济转型等调整政策,也将为我区未来发展带来机遇。三是随着黄石“三大战略”的实施,我区抢抓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享受国家中西部崛起“两比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创业促进就业、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等政策机遇,借助黄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平台,为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四是“十一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我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2、挑战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铁山未来五年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一是发展不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可用财力严重不足。二是环境不优。辖区范围内仍然存在开山塘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配套不全。城区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综观全局,“十二五”期间就铁山而言仍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铁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工业立区、旅游活区、科教强区、环境兴区,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实施“一主两翼”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

  (二)发展定位。

  ——中部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依托现有铝型材产业基础和优势,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

  ——湖北省最具特色的矿冶文化旅游名区。以国家4A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主体,以矿冶文化提升名气,以历史文化培植文气,以宗教文化激发灵气,以休闲文化营造人气,以文化产业聚集财气,充分挖掘铁山矿冶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建成湖北省最具特色的矿冶文化旅游名区。

  ——黄石市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大冶铁矿的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的特钢企业,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成黄石地区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区按照“54321”的总体目标,不断提升铁山人民幸福指数,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走出一条符合铁山实际、富有铁山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即:“五个翻番”:到2015年,努力实现建成区面积、常住人口、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翻番。“四个园区”: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黄金山铁山工业园、铁山机械工业园、鹿峰轻工工业园和铁山再制造工业园。“三城建设”:要深入挖掘矿冶文化,打造矿冶名城,围绕特色作文章,打造“世界铁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旅游新城。“两翼发展”:就是东向开拓,打造东部工贸新城,西向融合,建设西部科技新城。“一个目标”:在全市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将铁山建设成为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具体目标是:

  1、经济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超过46.17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超过6.27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63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22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2.77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超过19.16亿元,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超过1.17亿美元,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780万美元,年均增长10%。

  2、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到2015年,旅游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每万人专利授权数达到6.22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3、社会发展目标。以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监督网络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覆盖率达到100%。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中小学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8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以上。

  4、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37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640元,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重点服务对象三查服务率达到96%以上。

  5、资源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得到有效转变。到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森林覆盖率达到41%,工业废气、废水处理率均达到100%,矿区生态植被破坏面积治理率达到15%,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

 

  铁山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

  2015

  年均增长(%)

  属 性

  经济

  发展

  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出口

  实际利用外资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美元

  万美元

  26.2

  2.52

  1.06

  18.7

  5.58

  9.12

  6618

  1103

  46.17

  6.27

  2.63

  57.07

  12.77

  19.16

  11660

  1780

  12

  20

  20

  25

  18

  16

  12

  1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结构

  调整

  目标

  旅游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每万人专利授权数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

  %

  /万人

  %

  9.5

  2.1

  6.22

  32.8

  20

  2.5

  8

  35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社会

  发展

  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人均受教育年限

  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合格率

  中小学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人均享有体育健身场地面积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覆盖率

  基层卫生服务“医保”定点率

  %

  %

  %

  

  %

  %

  %

  %

  平方米

  %

  %

  100

  80

  100

  12

  80

  100

  100

   

   

   

   

  100

  90

  100

  14

  90

  100

  100

  80

  1

  100

  100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人民

  生活

  目标

  全区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重点服务对象三查服务率

  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率

  万人

  

  

  

  %

  %

  

  

  

  %

  %

  6.43

  1.88

  268

  1482

   

  4.23

  4545

  14967

  6040

  95.37

  90.33

  7

  3

  910

  [7850]

  95

  4.25

  5800

  26370

  10640

  96

  91

   

   

   

   

   

   

  5

  12

  12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资源

  环境

  目标

  耕地保有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

       其中: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废气处理率

  工业废水处理率

  矿区生态植被破坏面积治理率

  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

  公顷

  %

  %

  %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

  万立方米

  %

  %

  %

  %

  %

  65.51

   

  [41.08]

  [20]

   

   

   

   

   

  38.5

  3.6

  50

  100

  100

   

  80

  20

   

   

   

   

   

   

   

   

  41

  6

  55

  100

  100

  15

  85

   

  [10]

  [18]

  [17]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注:1、量化指标均按现有统计口径和2010年统计数据测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数据需要国家、省、市进一步明确,指标责任单位进一步核实,再经过统计核算后确定。

       2、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控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三、发展战略重点

  (一)跨越式发展优势工业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四大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平台建设,切实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做优做特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冶金建材业、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业、发展壮大轻纺制鞋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四大园区”建设步伐

  1)黄金山铁山工业园。要依托黄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发展平台,在巩固黄金山新区铁山工业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再争取用地指标,重点发展以轻工纺织、环保节能、数控机床为主的高端产业集群,切实做强黄金山新区铁山工业园。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园区总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2)铁山机械工业园。要以全力支持东贝集团和福星铝业实现规模扩张为重点,以培育做大现有大理石厂工业园企业为依托,沿106国道铁山东段两边重点发展以特钢、模具钢、铝制品为主体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切实壮大铁山机械工业园。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园区总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

  3)鹿峰轻工工业园。要以充分吸纳就业为目标,着力盘活现有鹿峰集团存量资产,积极引进规模以上制鞋企业10家,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同时,对原鹿峰水泥厂区域进行重新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积极引进电子制造企业20家以上,实施一批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引领作用的技术工程,切实盘活鹿峰轻工工业园。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总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以上。

  4)铁山再制造工业园。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再制造示范企业等方面着手,高标准规划好2000亩工业用地,积极引进再制造企业15家以上,全力建设铁山再制造工业园。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总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2、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做优做特装备制造业。抢抓国家鼓励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关键基础件自主研发等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信息化、低碳化为主攻方向,突出“大、特、专、精”特色,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要全力支持东贝集团在做精做优节能节材型压缩机的基础上,推进上下游产业配套集聚,促进产业链向白色家电整机制造方向延伸,建成国际一流的高效节能节材型压缩机企业。要发挥东贝集团的辐射作用,带动山鑫铸业、佳宝通用、金诚机械、龙衢包装等企业做强做大,发展压缩机底座、曲轴、壳体、活塞、阀板、连杆、包装等一系列配套产品。要以持准精机、昂泰机电、发达机械、首开机械、石金机械、天龙热能等企业为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高精度平面磨床、选矿棒磨机、船用齿轮箱、电动潜孔钻机、矿山机械设备、热风炉及环保设备等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实施石金机械年产2000吨重型机械配件项目、首开机械实施风动电动潜孔钻机项目、发达机械大型船舶齿轮箱项目等,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以上。

  2)巩固提升冶金建材业。按照调整、改造、提高的方针,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矿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究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要充分挖掘大冶铁矿自身选矿、球团装备技术优势,在加工贸易上做文章,弥补自身不足,摆脱资源“瓶颈”;要帮助大冶铁矿实施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回收选矿尾矿中的铁金属,最终形成规模优势;要支持大冶铁矿开展矿山深部探矿工作,实施开采方案优化和残矿资源挖潜,扩大资源开采范围,提高矿山资源可采储量及矿山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矿石资源优先综合利用。要全力支持鑫峰特钢、盛冶薄板、发达齿轮箱、灿星热锻、三为模具等企业加快建设步伐,重点发展镀锌板、冷轧板等各类带钢和机械用钢、轴承用钢、齿轮钢、工模具钢、弹簧钢等产品。要进一步支持福星铝业、佳美铝业、鑫昌铝业等扩大铝材生产规模,开发铝梁型材、铝制品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压延成材、电泳、彩铝、铝制品集群。要积极支持劲鑫塑胶、实达塑业、天瑞木塑、汇川管材等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非金属资源,重点推进非金属矿及石材产品延伸开发和深度加工,着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潢材料和高档建筑用陶瓷等新型建材产品。通过实施华特金属年产5万吨特钢薄板项目、家美铝业年产2万吨工业铝型材项目、盛冶薄板年产90万吨各类带钢薄板项目、汇川管材年产8000HDPE缠绕增强管及配件项目和天瑞科技年产1.1万吨木塑材料项目,到2015年,冶金建材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以上,铁山区将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黄石地区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

  3)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业。以现有医药化工产业为基础,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借助武汉、黄石的科技和人才力量,建立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帮助神农化学、美峰化工、福尔泰化工等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多肽系列等药物中间体产品,推动我区医药化工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医药化工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8%以上。

  4)发展壮大轻纺制鞋业。以充分吸纳就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纺织服装及制鞋业发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轻纺制鞋业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布局集中的产业格局。以正佳纺织、大浪纱纺织、欧创纺织、点博纺织、海派纺织等为主的杭州家纺产业园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佐妮服饰、美丽服装,积极引进佛山娃娃王服饰、福州汉天服饰,逐步扩大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鹿峰制鞋工业园为载体,以宝峰、宝庆鞋业为依托,实施以商招商,全面启动资产存量。到2015年,轻纺制鞋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0%以上。

  (二)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

  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服务水平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挖掘矿冶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同时,配套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不断活跃城乡市场,积极带动其他服务业繁荣发展。

  1、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黄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强内部联手,找准旅游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发展矿冶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围绕黄石国家矿山公园4A级景区,协调整合铜绿山遗址和东方山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黄石5A级景区。要依托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充分挖掘矿冶文化资源,重点加快国家矿山公园二期、矿冶文化风情旅游精品街二期建设,围绕“铁”做文章,规划、设计、建设、完善一批“铁元素”景观,积极打造“世界铁城”的矿冶文化旅游区,努力建设成为湖北省最具特色的矿冶文化旅游名区。要依托西部科技新城开发,建设木栏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新区,开发建设以木栏喻家垅水库为主体,发展垂钓休闲、淡水养殖中心,建成以梅花鹿园为支撑,以雷竹林园为映衬的极具山野田园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同时,充分利用我区矿山公园的品牌优势和黄金湖重要的水产基地优势,积极支持还地桥镇开发生态旅游。要依托东方山佛教文化和华藏寺特殊的中韩文化,全力支持铁山古刹、华藏寺、鹿峰阁等旅游景点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区。此外,要抢抓全省“十二五”重点发展鄂东南生态体验游的良好发展机遇,将铁山旅游融入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战略计划,主动策划,与黄石矿冶文化打包,精编旅游线路,努力挤进鄂东南生态体验旅游圈,打造鄂东南工业旅游目的地,抢占中国工业旅游的制高点。要依托矿冶文化旅游精品街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矿产奇石产品,逐步建立专业性的艺术市场。

  2、配套发展商贸流通业。围绕“山”字做文章,发展第三产业,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要积极支持矿冶文化精品街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经营发展,形成多风味、多品种、多特色的餐饮品牌。要启动建设铁山小学和东帆宾馆开发为主的星级宾馆,引导娱乐企业提高设施档次和管理水平,打造区域休闲娱乐中心。要支持华联超市、金港超市、伊家人超市提档升级,打造区域购物中心。要以辐射周边农村,加快构建城乡流通网络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铁贺路铁山段、鹿獐山大道、106国道铁山段沿线开发为主的农机、小五金、商贸、家具装潢等一批专业市场。要按照《黄石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区便利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着力建设黄石市铁山二级物流中心,积极推进黄石福塔物流公司建设步伐,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地。

  3、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要以便民、利民为方向,重点抓好以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医疗保健、连锁经营和安全防范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要进一步加大银企合作,继续扩大间接融资,规范发展直接融资渠道,扩大市场融资规模。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其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服务、金融、财税等领域应用步伐,带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加强中介组织自律体系建设,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经济类服务,积极引导中介组织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率先实现城市化

  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用地集约、分步实施的原则,调整优化城区空间布局,重点抓好“两翼”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化。

  1、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在继续规划好主城区的同时,着力编制好东部工贸新城、西部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加快形成“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要科学编制好木栏、三岔路、盛洪卿、龙衢湾、熊家境5个村建设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好9个社区建设和改造规划,加快形成“1259”的城区空间布局。

  2、重点抓好“两翼”建设。一是要抓好东部工贸新城建设,按照东区工贸新城控制性详规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利用好3500亩土地,切实加快办公商贸综合区、住宅开发区、住宅还建区和过渡商住区的建设步伐。在功能定位上,要以三产业发展为平台,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二是要抓好西部科技新城建设,要按照西部科技新城控制性详规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利用好5600亩土地,切实加快园区配套物流园、现代建材园和再制造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在功能定位上,要以二产业发展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科技环保型产业。

  3、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修编完善铁山总体规划、主城区旧城改造规划和铁山区旅游总体规划。要全面完成秀山路、胜利路东段、东方大道铁山段、西排洪渠二期、矿冶大道等工程,打通东方山风景区和国家矿山公园的连接通道,形成直达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熊家境农家乐旅游度假村、东方山风景区等主要旅游景点的快速通道。要抢抓我市被列入全国公共租赁房试点的机遇,加强和完善我区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城中村、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着力启动盛洪卿村城中村改造,加快601地质队、鄂城水泥厂、程君翊片、矿建机械厂等处旧城改造和石灰石矿、秀山煤矿等处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完成10万平方米以上的拆迁任务,实现城区面貌提档升级。要加快推进主城区天然气管道、气门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城市公交线路实现“同城同价”。要继续加快城区彩色绿化工程和园林精品工程,实施边坡绿化、社区绿化、道路绿化和鹿獐山公园提档升级等工程,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建成区空闲地全部“绿化”。要继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和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切实加强市容市貌和夜市管理,不断加大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城区洁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和美化工程。

  4、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城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实施城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户籍制度创新和村改居工作,大力实施“迁村腾地”战略,实现“村组变社区、平房变楼房、村民变居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形成一个村一个主导产业。熊家境村要依托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东方山,着力开展矿冶文化旅游和农家休闲旅游,大力发展旅游业;龙衢湾村要依托东部工贸新城和东贝集团,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机械加工业;盛洪卿村要依托主城区和旅游精品街,着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产品配套服务业;三岔路村要依托地理优势,着力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和加强与大冶铁矿合作开发废石场,大力发展轻纺制鞋业;木栏村要依托西部科技新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化。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加快经济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财力投向科技、教育、人才、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努力打造最具幸福感魅力城区。

  1、科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着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好东贝集团、佳宝通用、美丰化工、福星铝业、神农化学等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更多的企业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力争1家企业跻身省级创新型企业行列,市级创新型企业扩大到3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铁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铁山化工行业服务中心服务平台,重点发挥企业孵化器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企业做好专利申请申报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凝聚铁山人气的重要事业。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积极扶持高中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要切实保障教育投入,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畅通师资补充渠道,加大培育名师名校的力度,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黄石五中、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石校区的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我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晋档升级。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五个零工程”目标。要建设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铁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合格率均要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12所中小学要达到省市级示范学校标准,全区初中生、小学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要达到80%以上。

  3、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抓紧建立完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要通过政策导向、市场配置等手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结合我区二次产业向三次产业推进的需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中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大幅增长。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基本建立起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要加快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据区人力资源市场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

  4、文化。要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矿山公园矿冶历史文化和华藏寺中韩文化底蕴,积极谋划矿冶文化和佛教文化创意产业园。要借助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广电等强势媒体,积极推进铁山矿冶文化旅游名城的宣传,精心打造矿冶城市文化品牌。同时,要按照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要求,加强各类群众文化指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大力发挥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等作用,让群众享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真正带动辖区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5、体育。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学生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和老年人、残疾人体育的健康发展,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要规划建设好铁山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经费投入比例,切实做好“一场一室”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大力引导体育消费,培育发展体育市场,努力满足不同人群体育消费的多元化需求。到2015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保持在80%以上,辖区群众人均享有的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

  6、卫生。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坚持以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机构为补充,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辅助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建设以二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要加快铁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覆盖率达到100%。要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要进一步巩固医疗保险扩面成果,所有基层卫生服务站“医保”定点率达到100%。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卫生职责,实现直接向间接、部门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放开医院经营的市场准入,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7、社会保障。要建立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鼓励全民创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建立集培训、转移、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切实提升稳定就业水平。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到7850人。巩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成果,继续开展建设和谐社会示范活动,积极开展社会救灾救济和军转干部安置等工作,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重视和加强老年福利院、殡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残疾人教育、康复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低保制度,继续做好城乡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救灾机制,逐步提高社会救济标准。

  8、公共安全。建立和完善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实施气象灾害、次生灾害、重大环境生态事件预警、监控,加强民防、消防、防震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推进各应急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资源共享。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生活饮用水等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控网络,推进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严格安全执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培训、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等重点安全专项治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加强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9、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继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树立诚信之风,切实提升市民素质。

  10、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调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维护法制权威,提高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法制化水平。完成“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考核评议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全面实行检务公开和审判公开制度,依法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各环节内部约束机制,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信访隐患排查、信访问题协调处置、过错责任追究等机制,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严格防范、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五)推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1、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要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惩企业无证排污,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强化验收环节和环保后督察,严格执法,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在全区重点企业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手段和交通执法水平。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不断加强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监控,切实增强城区控制污染能力。三是加快城区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不同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城区油烟、噪声、道路抛洒、扬尘等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四是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工程,有计划的关闭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开山塘口、小灰窑和小粉体加工厂,对已破坏的开山口塘口要突出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复垦绿化”三大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五是加大重点水域污染防治,切实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监测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以上,工业废水和废气处理率达到100%,矿区生态植被破坏面积治理率达到15%以上,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

  2、科学利用资源。一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现有复垦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复垦面积,努力实现占补平衡。二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支持大冶铁矿深部勘探项目的实施,增加资源储备。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规模,完善矿山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禁止无序开采行为,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山。三是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加大对非金属矿石的深加工,对矿石原材料输出的企业进行改造,提升非金属矿石的利用率。四是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强对重点企业能耗的监督检查,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是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着力抓好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推广节水技术、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15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8%。

  3、提高人口质量。执行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城区人口的合理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以“关爱女孩”为重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要加快铁山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围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做好孕情跟踪服务、超声检测技术管理和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做到全部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率达到91%以上。同时将出生缺陷干预内容从一级干预(宣传教育及推广营养素)向出生缺陷二级干预(出生缺陷目标疾病筛查检测)延伸,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质量。

  4、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原则,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行业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水循环利用新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形成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模式。

  5、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和实施低碳能源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应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培育壮大低碳装备制造、低碳技术及产品产业化、电子信息和低碳服务等产业。

  (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企业融资体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担保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平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扁平化”管理,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一代办”改革,为投资经营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办事功能,实现“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政府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2、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引导和鼓励各园区着重围绕提高技术含量、促进节能减排、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开展招商,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转移。积极探索与武汉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积极推进与东方山风景区、大冶市还地桥镇、鄂州市碧石镇的区域经济合作,实施交通等基础设施、园区建设和生活空间的联动发展,努力打造黄石西部区域经济中心。

  四、主要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规划的协调机制,强化公共财政政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工程,完善规划的评估、修订机制,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规划实施机制

  本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主要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是政府引导市场、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发挥“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作用,围绕本纲要的目标和任务,编制和实施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本纲要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要通过深入宣传,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府意图与政策导向,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

  (二)实施保障机制

  实现本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主要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完善公共财政政策、贯彻落实产业政策、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1、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区级财政支出向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向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加大对农村公路、防洪排涝工程 、科技推广、农村义务教育、劳动力培训、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层文化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投入。

  2、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制定铁山区支持鼓励和限制产业实施目录。按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加强对全区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等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提高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效果。

  3、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六大领域及投资结构的动态优化,加强项目策划、落实和深化,不断充实和完善铁山区“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提高项目成功率。落实多层次项目运作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中介组织,加强项目运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项目决策程序,提高项目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的衔接,加快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切实用项目落实规划。

  (三)评估修订机制

  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按照政府目标管理办法,对规划年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检查规划实施进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规划实施的意见建议。对规划实施期间,若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因素,严重影响主要规划目标实现,需要及时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由区人民政府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规划目标进行调整、修订的申请,经区人大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规划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