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 27℃~21℃ | 空气质量: 优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铁山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  

  

各位代表:

  我局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 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9.84亿元,增长12.2%;全口径财政收入4.22亿元,增长17.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3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6元,增长1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7.8亿元,同比增长25.1%,较上年提高了9.9个百分点。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55亿元,同比增长16.2%,较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8.9%,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家,新注册房地产企业4家,完成房地产投资2.29亿元,新开工商品房面积42183.48平方米。实施“世界铁城”旅游品牌战略,新建了熊家境至东方山游步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举办了元宵灯展、槐花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业收入达到3.02亿元,同比增长10%。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2.3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3%,同比增长11.1%。东贝、福星铝业、佳美铝业、鑫峰特钢等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春雷行动”、优化发展环境等系列举措,充分激发了全区各类人员的创业热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30家,达到3841家,其中63家个体工商户成长为企业。

  (二)投资消费稳步增长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区续建、新建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3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3.32亿元,同比增长6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0.2%;服务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6.0%。民间投资完成13.7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2.0%。消费市场比较活跃。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1亿元,同比增长10.6%。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0.8%16.3%12.6%13.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完成 1508万美元,增长18.4%

  (三)改革开放力度加大

  创新转型发展机制。抢抓国家、省发改委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改革支持的机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模式创新,铁山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项目已连续两年获得省发改委综合改革政策支持。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光彩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获得了国土资源部1亿元专项支持。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4大主导产业,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了中国国电、英利集团、苏宁电器、华润苏果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关注铁山、考察铁山、投资铁山。陕西圆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工矿地综合开发利用、中国英利集团投资5亿元的50兆瓦光伏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正在积极推进。突出抓好发展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一主两翼”战略,加快推进东区、西区、南区三大平台建设。北纬30°广场、光谷大道铁山段、大广高速连接线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园区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征地拆迁步伐明显加快,“三大”平台功能日益完善,为铁山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城区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四城同创”工作深入开展,城区精细化管理和环卫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改造、“127”社区提档升级、陈来臣涵洞建设等城市重点工程全面完成。规划、超载超限抛洒等专项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实施“五小”企业关闭和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行动计划,关停小灰窑12座、开山塘口4个、小洗(选)矿点7个,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2家。支持东贝机电、鑫峰特钢、福星铝业、佳禾钙业等企业实施资源循环利用,进行节能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全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5.3%。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坚持在石头上植树造林,2013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称号。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创业促就业不断深入。2013年,帮扶成功创业434人,带动就业15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符合条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适龄参保人员参保率达到100 %。完成石灰石矿、陈来臣、工矿集团等保障性住房390套,近200人搬进新居,246户低收入困难家庭获得了住房补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国和谐社区创建已经通过省专家组评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铁山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原幸福园)工程全部竣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此外,人民武装、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精神文明、科普、物价、民防、审计、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国民经济较去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影响较大,经济总量增幅不大,财政资金压力较大。二是虽然通过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迁村腾地,开辟了一定发展空间,但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三是企业融资依然紧张,项目建设推进不够理想。四是盘活存量、激活能量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抢抓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转型,抓好生态建设改善城区面貌,践行群众路线发展民生事业,为打造世界铁城、建设美丽新铁山而努力奋斗。    

  201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

  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

  全面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利用新一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产业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光谷东机械电子产业园平台,积极对接武汉光谷,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力支持东贝集团实施“一一五五一”工程,力争制冷公司和太阳能公司销售收入早日双超50亿元。积极引导冶金建材、机电、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支持福星铝业、鑫峰特钢、盛冶薄板、汇川管材等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利用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现有商贸流通业,加快巨都财富广场建设,打造商贸流通企业集聚区。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做好南区项目建设规划,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企业集聚区。推进旅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支持大冶铁矿组建旅游产业法人实体。加快建设铁城旅游综合体、喻家垅婚庆文化产业园,启动熊家境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规划建设。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扩大房地产开发范围,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实施市场主体成长工程。加大培优扶小力度,优化市场主体成长环境,实施成长激励机制,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服务业企业5家。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推进行政、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权限、范围、内容,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等事项,用好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下放权限,规范行政行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协会改革。巩固“大部制改革”和警务改革成果。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管理,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二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内,要盘活存量,激活动力,深挖潜力,加大区企合作力度,支持大冶铁矿、东贝集团等本土企业加大转型发展步伐,努力形成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对外,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的发展机遇,依托东西南三个产业集聚平台,有效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三是完善发展平台建设。以黄石对接武汉,建设鄂东特大城市为契机,以建成全国一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为重点,全力打造东区三产业发展平台、西区二产业发展平台和南区现代物流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三区基础设施,提升三区服务功能,形成对外开放、主动承接沿海和武汉产业转移的平台。

  (三)发挥投资消费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和消费

  一是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项目落地协调、项目建设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光谷东机械电子产业园、喻家垅婚庆文化产业园、英利集团5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国电风力发电、中国冶金地质(国家级)实验室、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激活民间投资。二是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打造消费热点,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消费预期。三是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管,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价格检查,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四是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工作。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园林绿化、道路绿化、植树造林工程,巩固国家绿化示范区成果。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区创建。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继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铁金港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五边三化”生态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着手规划建设北纬30°城市森林公园。继续开展“四城同创”工作。二是坚定不移抓好节能环保工作。严格按照市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强化对福星铝业、鑫峰特钢、佳禾钙业等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推动实施一至两个节能技改项目。加大“五小”企业关停及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力度,全年关闭“五小”企业17家,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22家。三是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总体要求,改造升级主城区,进一步科学规划建设东、西区,加快编制南区工矿废弃地开发详规。着力优化木栏、三岔路、龙衢湾、盛洪卿等五个村改居社区的区域发展布局,缩小城镇化建设差距。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的政策机遇,重点推进601地质队、二水泥厂、大理石厂等地块开发工作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企业闲置土地的土地收储、规划建设工作。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扩大政策普及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和技能培训,以多数人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社会保障,着重扩面提标,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加强社会救助,推进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供养标准。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基础。深入开展全国和谐示范城区创建。加快推进养老社会化,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启动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着力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计划。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指导提升社区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四是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切实提高人口质量。规范文化市场,积极创建全国“扫黄打非”示范城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铁山创建活动,有效提升城区人民群众幸福感。

  各位代表,实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按照本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计划,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全力推进我区转型跨越发展,打造美丽新铁山做出更大的贡献!